Ruby Chen
3 min readOct 7, 2018

--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Subinternship-寫在出國之前

距離2017年9月得知拿到陽明到約翰霍普金斯(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姊妹校實習資格,一眨眼就過了一年。想想一年前在收到系辦通知時,正好結束一連串的區段,在關渡花海節與一大片的波斯菊(我少數認得的花之一)自拍。還記得那一天太陽很大,在烈日下看到朋友傳來的訊息:「陳盈芸妳可以去霍普金斯耶!」,我還不敢置信的重複看了很多次系辦寄來的email。

大學四年在班上平均排名稱得上一半都很勉強,我竟然極其幸運的可以去醫學領域中的殿堂朝聖,對於不太上進的我來說,大概是一生僅有一次的機會了。所以啊,我決定要好好記錄下在美國的這兩個月,給自己往後回憶,也跟大家分享菜鳥闖蕩JHU的故事。

關於最近-我真的還沒準備好
至於出國之前有什麼好寫的呢,其實也沒有什麼,只是一些對於現況的無力與對未來的恐懼。身為醫學系年制改革的第一屆,早了一年要決定自己要去哪裡當PGY,間接也是早了一年要決定自己的未來走向,對於一個想到什麼就去做的衝動派來說,這些要在腦海中慢慢思索的問題實在太艱難了。這段日子搖搖晃晃的,甚至萌生了gap year的想法,想好好體會生活並重新認識自己後再回來重新面對未來。在進臨床見習的這一年來,對於醫院大大小小的科都有些認識。看著老師與學長姐的背影,常常有種「哇!我也好想跟他們一樣厲害喔」的感覺,回頭看看自己卻又發現,比起同學自己少了對於各種醫學知識的渴望。相比之下,只有對外科最有興趣,但著實也不知道以後的自己能不能接受長長的住院醫師訓練與工時。所以畢業前出國的這兩個月對我來說很重要,一則是能好好看看外科是不是真的是我的菜,一則是有機會與自己對話,把徬徨的自己收拾好。

關於選科-General Surgery & Plastic Surgery
對於外科的憧憬讓我在JHU的科別申請中,想也沒想的就填上了少數能接受外國學生subinternship的外科科別。JHU的實習課程分成兩大類,分別是clerkship與subinternship。Clerkship與臺灣的醫學見習生類似,多跟在醫療團隊旁,較少參與醫療決策,以外科來說就是較少上刀的機會。Subinternship則與臺灣的實習醫學生較相似,美國當地學生可以開order,也可以做侵入性的治療(但國際學生我就不知道了,之後再跟大家分享),在外科也可以實際參與上刀。雖然我自認醫學知識匱乏,但都來到美國了而且繳一樣的學費,當然要選subinternship,把自己丟入外科的海裡啊!幸運的,我在第一次丟志願選配上了第二及第三志願,分別是General Surgery與Plastic Surgery。至於第一志願是什麼呢,就是JHU鼎鼎大名的Neurosurgery,不過想想也罷,在台灣常常聽得霧煞煞的神經外科,在美國全部轉換成英文一定更聽不懂(對,我這個人就是這麼樂天)。選到兩個大外科以後,另一個煩惱就來了,聽說JHU外科的查房時間是早上…在台灣就算了,早早起床還有蟲鳴鳥叫晨光陪你,巴爾的摩冬天的六點天都還沒亮啊…

說了這麼多廢話,總之,之後預計是一個禮拜打一篇小遊記,認真寫不偷懶的話應該會有十篇。雖然我估計是玩樂部分居多啦,但還是期許自己能多記下一些二十年後回來看還會覺得有意義的文字。

--

--